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石家庄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其它科目 > 浏览
楼主
从社会健康方面评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失败
苏联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它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工业雄厚、军力强大,是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的“第一世界”国家。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七十年代)美苏世界争夺,苏攻美守,苏联更加险恶。”谈到苏联的崛起,我们首先能想到两个事件,一是20世纪20-30年代(1928-1933-1937)苏联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在经济上有了一个飞跃,二是二战后苏联军力的极大膨胀。在这两个事件之间苏联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即苏德战争。
  
  要引入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失败,就要介绍战前苏联的背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经完整的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也正在实施。到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法、英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同时,苏联工业还具有“片面发展重工业,建立准军事型的经济”的特点。应该说,苏联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和17000万人口足以应付一场对德战争。同时,苏联军队的强大力量(据德军估计,苏军拥有150个步兵师、32个骑兵师和36个摩托机械化旅。总计约540万。其中,部署于西部边界的陆海空军合计2935000人,是德军一线兵力的1.6倍)也是德军对苏作战的巨大障碍。
  
  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怎样在1941——1942年两年期间屡次败于德国的呢?下面我们从社会健康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苏联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苏联在社会健康方面存在以下症状:
  一.组织方面
  1.出现无用组织(由有用组织异化产生)。
  2.有用组织的职能超效
  3.有用组织的职能太广
  4.有用组织运行成本过高
  二.制度方面
  合理制度失效
  三.行为方面
  社会冷漠和社会斗争不合理
  社会别异过大
  
  下面我们分别对上述问题逐条进行分析
  
  第一,从组织方面讲,苏联社会出现了由有用组织异化产生的无用组织,同时这个无用组织职能超效和太广。例如:1917年12月经捷尔任斯基提议成立了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别委员会(契卡Cheka)。它的作用是“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这是一个有利于苏联国家安全的有用机构。但是,到了1934年,由契卡发展而来的内务部国家安全总局却成了苏联“大清洗”的工具。成为了一个“由有用组织异化产生的无用组织”。而这样一个异化,不仅导致苏联社会生活的极大混乱,也同时由于优秀指挥官的被清洗导致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从1934——1938,苏军5个元帅中3个被杀(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布留赫尔),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 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个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 64个师政委中58个被杀。很明显,二战初期苏联军事指挥人员的匮乏与大清洗运动直接相关。而大清洗运动的直接执行机构,就是异化了的国家安全总局。
  
  第二,从制度方面讲,苏联社会合理制度失效。早在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六大就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国家为人民实现民主权利提供物质保证,从而确立了民主平等的原则。同时,1917年底,人民委员会通过的《俄国各民族权利宣言》宣布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保证少数民族和种族的自由发展。即使在1936年《苏联宪法》中也规定全体苏联公民一律平等, 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很明显,苏联社会已经制订了一套完整的保障社会民主、平等、民族自决的制度。同时,显而易见的是自由、民主、平等早已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但是在当时“社会越向前发展国内阶级斗争就越尖锐”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这些制度逐渐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大俄罗斯主义所取代。1936年《苏联宪法》更是确立了一个权利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最高领导机构的“斯大林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党政不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领导终身任职,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即苏联社会合理制度失效。而这一模式在苏德战争初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与我们概念中的苏德战争不同。事实上,苏联高层很清楚对德战争即将到来,对于战争也尽其所能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中央军事领导的好大喜功思想导致了苏联军事组织所特有的追求巨大规模的特点。
  
  战争临近时,苏军奉上级命令进行了大规模扩军。1940年夏天,苏军开始组建9个机械化兵团。1941年2月又新建20个机械化兵团。新建机械化兵团的坦克数量增加了一倍,但优秀坦克手的数量没有增加,而且大量经验丰富的坦克手都担任了中级指挥人员,总的来说人员素质更低了。著名装甲部队指挥官波格丹诺夫就形象的指出:如果一瓶酒里面掺了三瓶水,那么它就已经不是酒了。于是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形:苏军越是紧张的为战争做准备,它就变得越没有战斗力。同时,这种中央集权的制度剥夺了人们渴望独立自主和创造性的愿望。取而代之以统一的刻板模式,这也同样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苏军战斗力的低下可以从下面的库尔斯克坦克战中得以体现:苏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装备有8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对手德军武装党卫军第二坦克军只有273辆坦克和突击炮。战役的结局是:苏军334辆坦克被毁,400辆受伤;而德军只有5辆坦克被毁, 54辆受伤。
  
  而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苏军也没能学会作战。据一位参加过1945年4月塞罗夫斯克高地强击的营长的叙述,他们只袭击了敌人的一个碉堡。结果营长失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排级指挥员。当他鼓励战士们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时,700多人的营只剩下不到100人,但敌人的机枪突然哑了声。闯进碉堡的战士们杀死了第二个机枪手,而第一个机枪手已经疯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尸体。
  
  不仅在备战时期,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个人集权仍然极大的制约着苏军战斗力的发挥。斯大林以及苏军其他高级将领(如:铁木辛哥、布琼尼、朱可夫)对于现代化战争的理解不够。什么是现代化战争?对于现代化的进攻作战,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定义:在尽量保证战略、战役、战术突然性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和技术装备;在航空兵支援下;密集使用坦克和摩托化兵团;进行高速度、大纵深、高强度的密集突击;对敌方主力实施迂回、包抄、分割、围歼。当时有没有一支军队采用了这样的战术呢?有,这支军队就是德军,这种战术就是闪电战。
  
  斯大林不理解现代化的闪电战战术,而又直接领导对德作战,同时,长期的个人专断又使斯大林不能接受其他将领的正确意见。这样在苏德战争初期斯大林违反机动作战的基本原则,禁止苏军在战线已被突破后后撤就在情理之中了。而这样的错误指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斯大林为他的无知付出了几百万生命的代价。
  
  1941.7.9.德军肃清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合围,俘虏苏军328898人。8.8.肃清乌曼合围,俘虏苏军103000人。8.5.肃清斯摩棱斯克合围,俘虏苏军310000人。9.26.肃清基辅合围,俘虏苏军665000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役)。10.13.肃清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合围,俘虏苏军663000人。仅1941年下半年,仅统计苏军被俘人数,仅统计被俘人数超过10万人的大合围,苏军就被俘207万人。如果加上阵亡、失踪、受伤等其他兵力损失的数字,苏军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损失武装力量2640万,是德军再对苏战争中损失人数260.8万的10倍多。一支军队的损失是它的敌人的十倍,那么它怎能不在战争的一段时期内陷于被动遭受失败?
  
  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不仅在军事指挥上错误百出,在人心向背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苏联基层民众,尤其是农民,长期丧失民主权利,劳动成果被剥夺、生活贫苦、日用品短缺,非俄罗斯族人民权利更加低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德军入侵时波罗的海三个被迫加入苏联的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时,三国人民对德军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大量苏军战俘和少数民族加入弗拉索夫大将组织的“俄罗斯解放军”,转而对苏联政府作战了。
  
  第三,从行为方面讲,苏联社会冷漠和社会斗争不合理。在这个方面,最有力的例证就是前面所说的大清洗。不仅大量将领惨遭杀害,其他未遭杀害的指挥官也大多遭到迫害。梅列茨科夫在监狱中遭到迫害,双腿几乎残废。朱可夫仅仅因为1939年苏日边境冲突爆发,前线需要人才才免于被起诉。罗科索夫斯基在大清洗时期被投入监狱,险些被杀。这也严重妨碍了苏军的备战工作。在这样一种紧张的社会环境下,真正用心投入到备战工作中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严酷的社会斗争和斯大林个人专断的共同作用下,防御,在苏联军事指导思想上已经退居次要地位。无论是斯大林还是铁木辛哥,最主要的思想都在于进攻战略。在这样的备战环境下,遭遇德军的突然入侵,结果可想而知。
  
  战争爆发后,苏联社会的严酷斗争更加激烈: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于1941年9月28日发布了第110号命令,指示:“通知舰队和各部队的全体人员,所有向敌人投降或被俘的红海军战士、红军战士和指挥员的家人都是祖国的叛徒和变节者的家人,应立即处决。同时,所有的投敌者、被俘者在他们从俘虏营中返回后也应立即处决。”诚然,任何政权和社会都不允许对自己的叛变,对于被俘人员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但是,苏联社会这种对于被俘人员的亲属也加以处决的行为显然过于严酷。
  
  对于苏联社会别异过大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政治上。这一点在前面已经作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就不展开论述了。
  
  总之,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联社会是一个矛盾丛生的社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社会,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社会。因此,在遭遇一支强大的,装备现代化技术兵器,指挥官素质又超过他们的军队的突然攻击时,苏军陷于被动,遭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苏联的战争潜力远远超过他的敌国,能够承受更大的损失和更快的恢复战斗力,在国际上又得到西方盟国的经济上的支援和战略上的配合,而它进行的又是一场正义的、自卫性质的战争。因此,苏联社会在部分的调整了它的社会矛盾后还是能够最终赢得对德战争的。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了。但苏联在不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社会矛盾的。这也是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老师(184547)06-12-26 16:12回复此贴
1楼
你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写篇论文,拿个博士学位!
作者:黄老师(112107)07-01-14 11:26回复此贴
共有回复1篇 1
回复内容:
百分·石家庄家教网 ©2003-2015